絮凝剂加药装置是一种用于水处理、污水处理等工艺中的重要设备,主要由溶液箱、搅拌器、计量泵、液位计、电控柜、管路、阀门、安全阀、背压阀、检修平台等组成。其工作原理是先将絮凝剂按照规定的比例溶解在溶液箱中,通过搅拌器充分搅拌均匀,形成可供使用的絮凝剂溶液。然后,由计量泵根据实际需求将絮凝剂溶液精确地投加到需要处理的水中,使水中的胶体颗粒和悬浮物发生絮凝反应,形成较大的絮体,从而加快沉淀速度或浮上速度,达到分离和净化水质的目的。
1.维持稳定的处理效果
在水处理过程中,水中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是不断变化的。如果加药装置不能持续运行,就会导致絮凝剂的投加量不稳定,进而影响絮凝效果。例如,当污水中的悬浮物含量突然增加时,若不能及时增加絮凝剂的投加量,就无法有效地使这些悬浮物形成絮体,从而影响后续的沉淀和过滤效果,导致出水水质不达标。
持续运行能够确保絮凝剂以稳定的速度和剂量投加到水中,使水中的胶体颗粒和悬浮物始终处于良好的絮凝状态,从而保证处理效果的稳定性。无论是在高峰时段还是低峰时段,都能为后续的水处理工艺提供可靠的预处理,保障整个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。
2.防止管道和设备堵塞
如果加药装置间歇运行,絮凝剂可能无法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水处理系统中。在一些局部区域,由于絮凝剂的不足,水中的杂质可能无法及时形成絮体并沉淀下来,从而导致管道和设备的堵塞。
持续运行可以使絮凝剂充分与水中的杂质接触,促进絮体的形成和沉淀,减少杂质在管道和设备上的附着和堆积,降低堵塞的风险。同时,稳定的絮凝剂投加量也有助于保持管道和设备内的水流顺畅,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。
絮凝剂加药装置保障持续运行的措施:
1.设备维护与保养
定期检查设备部件:对加药装置的各个部件进行定期检查,包括溶液箱、搅拌器、计量泵、液位计、电控柜等。检查溶液箱是否有泄漏现象,搅拌器的叶片是否变形或损坏,计量泵的工作是否正常,液位计是否准确可靠等。如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,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。
清洁设备:定期清理加药装置内部和外部的污垢和杂质。特别是溶液箱和搅拌器,要防止絮凝剂残留物干燥结块,影响设备的使用效果。同时,保持设备的清洁也有助于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,如泄漏、腐蚀等。
润滑保养:对设备的关键部位,如泵的轴承、电机的传动部件等进行定期润滑保养。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选择合适的润滑剂,并定期添加或更换,减少设备部件之间的磨损,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。
2.优化操作参数
根据水质调整投加量:通过对进水水质的实时监测和分析,了解水中胶体颗粒和悬浮物的含量、性质以及变化规律,及时调整絮凝剂的投加量。例如,当水中的悬浮物浓度升高时,适当增加絮凝剂的投加量;当水质较好时,可适当减少投加量,以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节约药剂成本。
控制搅拌速度和时间:搅拌速度和时间对絮凝剂的作用效果有着重要影响。过快的搅拌速度可能会导致絮体破碎,而过慢的搅拌速度则会使絮凝剂不能充分与水中的杂质接触。因此,要根据实际水质情况和絮凝剂的种类,优化搅拌速度和时间,确保絮体的良好形成。
保持合适的液位:在絮凝剂加药装置运行过程中,要保持溶液箱中的液位在合适的范围内。液位过高可能会导致溶液溢出,浪费药剂;液位过低则会影响计量泵的正常工作,甚至导致泵的损坏。可以通过安装液位报警装置,及时提醒操作人员进行加药或调整液位。
3.人员培训与管理
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:对加药装置的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,使其熟悉设备的操作流程、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。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设备的启动和停止操作、参数的设置和调整、常见故障的排除等。通过培训,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责任心,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和运行。
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: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,明确操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。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,做好设备的运行记录和交接班工作。同时,加强对设备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,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操作行为,确保加药装置的持续稳定运行。
